了不起的甲骨文丨王蘊智:把“甲骨文”講給世界聽
摘要:在安陽師范學院的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外國友人對話科研人員,了解“殷契文淵”甲骨文數(shù)據(jù)平臺,對技術賦能甲骨文傳承創(chuàng)新連連贊嘆。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體義 溫小娟
甲骨文百人談|2023年12月31日下午,鄭州大學南校區(qū),剛剛主持“于安瀾先生誕辰121周年追思暨《于安瀾書畫篆刻作品選》新書發(fā)布會”歸來的河南省文字學會會長、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王蘊智教授,又一頭扎進他的“聞粟雨齋”里進行學術研究。
著名語言文字學家于安瀾是20世紀我省人文社科研究領域的標志性人物,也是王蘊智古文字研究的學術導師。王蘊智長期從事古文字與古代文明研究,尤長于甲骨學與殷商史、商周文字考釋及字源學、許慎文化研究。在潛心學術的同時,他還非常注重用專業(yè)知識服務社會,在我省創(chuàng)建中國文字博物館、許慎文化資源開發(fā)、倉頡文化資源開發(fā)等方面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甲骨文是商代書寫體系的冰山一角
殷墟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是中國近代學術史上最重要的發(fā)現(xiàn)之一,通常認為甲骨文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根脈。在采訪中,王教授對這一認識做了重要補充。
王蘊智說:“漢字源遠流長,有倉頡造字的傳說,發(fā)展到商代,書寫載體多種多樣。唯殷先人,有冊有典。如今考古發(fā)掘出土的主要是刻寫在甲骨上、陶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甲骨文并不是漢字的源頭,它只是當時書寫載體的一種。”他認為,殷墟時期的甲骨文、青銅器銘文、玉石文字、陶文都見證了這個時代的書寫面貌??梢赃@樣說,以殷墟時期的刻辭甲骨和青銅器銘文為典型代表的大宗商代文字符號,是我國迄今所能見到的最早且具有斷代意義的古漢字系統(tǒng)。
王蘊智認為,我們今天看到的甲骨文只是商代文字書寫材料的冰山一角,并不是當時文字的全貌。即便是這樣,也非常了不起。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甲骨文記錄了與商王有關的國事內(nèi)容,包括商王及其貴族的日?;顒?,對祖先、神祇的祭祀,還有數(shù)百個重要的方國人物、戰(zhàn)爭地望,農(nóng)耕農(nóng)時、田獵氣象、疾病病患等事類,讓我們看到了史書上沒有見過的殷商文化,這些重要發(fā)現(xiàn)值得我們?nèi)θケWo、發(fā)掘、傳承、弘揚。
先民們創(chuàng)造文字的沖動
如果說漢文字體系在商代殷墟時期已經(jīng)相對比較成熟了,那么漢字的源頭在哪里?
王蘊智分析,在新石器時代的文明中,中國的南方、北方也都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刻畫符號。文化發(fā)達了,語言豐富了,先民們想把這些語言概念記錄下來,很多原始部族都有創(chuàng)造文字的沖動。
自新石器時代以來,我國各地出土的史前遠古符號有很多典型材料,它們有的已具備了構(gòu)成文字的某些基本要素及特征,可以納入漢字演進的歷史軌跡上來考察。如漯河賈湖文化遺址發(fā)現(xiàn)了距今8000多年的刻畫符號,安徽蚌埠發(fā)現(xiàn)了距今7000多年的雙墩文化時期刻畫符號。在不同時空、不同文化背景下產(chǎn)生的許多富有生命力的符號,有的只是歷史長河中的瞬間浪花,有的則可能融匯到漢字產(chǎn)生的主流道路上來。
在王蘊智看來,從考古發(fā)掘的出土文字資料來看,我國至少在虞夏時期已經(jīng)有了正式的文字,而中華文字的起源與演進過程并不是一條單純的主線,發(fā)明文字的人物也遠遠不止一個倉頡。
傳統(tǒng)甲骨學與現(xiàn)代科技的激情碰撞
殷墟甲骨是中國近代史料的“四大發(fā)現(xiàn)”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使用的文字中唯一“活著”的大宗文字資料。在甲骨文研究中,學者們的堅守使這門古老的學問絕學不絕、冷門不冷。
王蘊智介紹,甲骨文發(fā)現(xiàn)至今不過120多年,其間研究甲骨文的名家輩出。其中最著名的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被稱為“甲骨四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社科院,還有河南大學都是甲骨研究的重鎮(zhèn)。外國學者也對甲骨文進行研究,取得許多重要成果,甲骨學也因此成為了一門國際性的學問。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建立甲骨文研究基地,培養(yǎng)、推出了一批甲骨文研究青年人才,甲骨文研究也得到了社會的關注。“在甲骨文研究越來越熱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沉下心來做基礎研究,在釋讀的基礎上進行商代語料和歷史文化的研究。”王蘊智說。
近年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益于國家對甲骨學的重視和新興技術手段的應用,甲骨文的整理和研究領域成果迭出。2016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大數(shù)據(jù)、云平臺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釋研究”啟動。王蘊智教授承擔了子項目“甲骨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及商代語言文字釋讀研究”,該項目前期成果獲得了首屆“王懿榮甲骨學獎”。
王蘊智說,數(shù)字化時代,利用數(shù)字化研究甲骨文是一種趨勢,一個方向。把與甲骨文相關的原始材料全部輸入計算機,極大地利于檢索與基礎研究。
他還特別提醒,在大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要強調(diào)數(shù)據(jù)的標準化,最好有國家層面的集中數(shù)據(jù)平臺,朝著統(tǒng)一標準化方向努力。
讓古文字在新時代大放異彩
“從倉頡造字傳說到這些年來的考古發(fā)現(xiàn),都表明河南是文字的重要發(fā)祥地。”王蘊智說,關于倉頡的遺跡,在河南就有8處。倉頡被尊稱為“字祖”,至今在中原地區(qū)的南樂、開封、魯山、虞城等地,還有倉頡廟、倉頡祠、倉頡造字臺、倉頡墓冢等遺存。河南上蔡人李斯身為秦相,他曾經(jīng)作有《倉頡篇》字書,輔助秦始皇統(tǒng)一文字?!墩f文解字》這部文字學字書,是許慎在家鄉(xiāng)召陵(今屬漯河)完成的。早在西晉太康年間,汲郡(今屬衛(wèi)輝市)一座戰(zhàn)國古墓出土了一大批竹書。汲冢竹書的出土,使河南成為我國竹書文字的最早出土地,同時這也成為我國歷史上官方組織整理出土古文字資料的最早記載,這些漢字學術史上的種種經(jīng)典佳話,無不映照出古漢字與中原文化的密切聯(lián)系。
王蘊智認為,作為中華文明標志之一的古漢字,最早就是在位于黃河流域的中原大地上孕育、成熟并被世代傳承的。“以殷墟出土的10余萬片刻辭甲骨為典型代表的商代文字符號,是我國迄今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古漢字系統(tǒng)。目前殷墟時期甲骨文字目已達4000多個,可釋字目1500多個。另外河南還出土大量溫縣盟書,數(shù)千件魏晉隋唐墓志碑刻等大宗資料以及宋元以后的活排宋體字,從這些豐富的漢字文化遺產(chǎn)中,可以清晰看到中國文字的構(gòu)形特征和演化歷程。”王蘊智說。
作為河南省人文學科的一位學術帶頭人,王蘊智倡議“為文字安個家”,倡導“許慎文化”。他倡導并推動建設的中國文字博物館開館多年,堪稱一部“景觀式文字大典”。
對于如何利用河南豐富的文字資源發(fā)展文旅事業(yè),王蘊智建議,漢字資源是全人類文化遺產(chǎn),河南要充分保護好、開發(fā)好、活化利用好??梢酝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做好漢字文創(chuàng)、動漫、游戲、研學等活動,讓漢字文化“活”起來,讓古文字在新時代大放異彩,實現(xiàn)從文字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
開欄的話|對于三千歲的甲骨文,您了解多少?經(jīng)專家破譯,那些殘破古舊的甲骨片上,隱藏著不少商王朝的“秘辛”,比如“歷史上最早的車禍”“商王的牙疼病何時能痊愈”等等。從今天起,我們希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從甲骨文中“挖”出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帶您走進那個神秘的王朝,追尋商文明的足跡。
“百篇甲骨故事會”首期,我們采訪到安陽網(wǎng)紅講解員張欣。她講解甲骨文通俗易懂,頗受游客歡迎。她還有個好聽的網(wǎng)名,叫“小紅姥姥”。不少游客慕名前來,約她講解。新年伊始,且聽“小紅姥姥”話豐收。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謝建曉 楊之甜
“俗話說,瑞雪兆豐年。去年年底,安陽下了一場大雪,很多地方到現(xiàn)在還是白雪皚皚,這預示著今年一定會是個豐收年!今天我就給大家講個關于‘豐收’的甲骨文故事。”1月2日,在安陽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甲骨文碑林,講解員張欣為游客們開啟了“新年第一講”。
張欣在一塊豎長形石碑前停下,指著上面的卜辭說:“甲骨文讓我們看到了殷商時期的多種社會狀態(tài)。新年伊始,我們都會祈盼新一年的豐收,甲骨片上也有這樣的記錄:己巳王卜,貞歲商受年?王占曰:吉。東土受年?吉。南土受年?吉。西土受年?吉。北土受年?吉。”
“‘歲’就是一年,‘商’是指商代的中心地區(qū),‘受’是接受,‘年’本義為谷熟,‘受年’便有谷物豐登之意……”張欣解釋,此卜辭的意思是,己巳年商王占卜問:今年商獲得大豐收嗎?貞人占卜的結(jié)果是:很好。東土大豐收嗎?卜兆的結(jié)果是好兆頭;南土大豐收嗎?卜兆的結(jié)果是好兆頭;西土大豐收嗎?卜兆的結(jié)果是好兆頭;北土大豐收嗎?卜兆的結(jié)果是好兆頭。
“商王是‘無事不卜、無事不占’,新的一年開啟,更要占卜這一年收成如何。從這片甲骨上,我們不僅能看到商王朝當時五谷豐登的場景,還了解到商朝就有‘東西南北’地域的概念。最重要的是,卜辭中的好幾個甲骨文字,今天我們都能識讀出來,殷墟甲骨的文字傳承在這里就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張欣說。
源于一份熱愛,今年64歲的張欣從2013年起就先后在中國文字博物館、殷墟當講解員,這一講就是10年。張欣的講解既生動又專業(yè),深受廣大游客喜愛,不少人慕名“約”她。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安陽、認識甲骨文,2017年她考取了導游證;2022年,她在社交平臺上開設了賬號,給自己取名“小紅姥姥”,定期錄制更新視頻,用通俗有趣的語言為網(wǎng)友講解甲骨文和殷墟的故事。
“傳承中華文明,我有責任、更有底氣,只要身體允許,我會一直講下去,讓更多人了解中華民族的起源密碼。”張欣說。
“愛河南·中原行——外國友人豫見了不起的甲骨文”活動舉行
奔赴一“字”之約 品讀何以中國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沈劍奇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童林
當外國人遇上甲骨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年終歲尾,一群外國友人來到古都安陽,奔赴一“字”之約,品讀何以中國。2023年12月28日至29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指導,河南國際傳播中心、安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愛河南·中原行——外國友人豫見了不起的甲骨文”活動舉行,來自美國、波蘭、馬來西亞等國的近20名外國友人齊聚安陽,邂逅甲骨文的前世今生。
千年而不衰,聆聽歷史回響
歲暮天寒,余雪未消,安陽殷墟銀裝素裹,仿佛將時光拉回3000多年前。外國友人們沿著道路前行,腳踩冰碴發(fā)出吱吱的響聲,好像開啟一場與殷商先民的對話。120多年前,沉睡多年的甲骨文開始走進人們視野,將中國信史向前推進了約1000年,震驚世界。
馬來西亞留學生林素慧是一名華人,從小說漢語、寫漢字。她說:“我曾在歷史課本中對甲骨文有所了解,而殷墟為我們還原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令人驚嘆。”
喀麥隆小伙兒托馬斯既是一名留學生,也是一名擁有20萬粉絲的自媒體博主。他將自己在殷墟的所見所聞拍成短視頻,分享到社交平臺,收獲許多粉絲。“當你了解甲骨文的故事后,你一定會愛上漢字。”他用一口流利的漢語說。
甲骨新體驗見證煥活新生
在中國文字博物館甲骨學堂,外國友人體驗了甲骨文的不同“打開方式”。在這里,大家參與甲骨文識讀互動游戲,將復制的甲骨碎片拼合成一片完整的甲骨,臨摹甲骨文寫下“家和萬事興”“新年好”等祝福語,學做甲骨文廣播體操……
“這一切都太有趣了!甲骨文體操有助于健康,在練習過程中所做的動作與甲骨文的字形非常相似,很神奇。”來自波蘭的娜塔莉亞興奮地說。
在安陽師范學院的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外國友人對話科研人員,了解“殷契文淵”甲骨文數(shù)據(jù)平臺,對技術賦能甲骨文傳承創(chuàng)新連連贊嘆??吹阶呃葔Ρ谏系木薮蠹坠俏淖?,來自美國的弗蘭克拿出手機掃描旁邊的二維碼,驚喜地說:“看,3D技術人員在向我們展示‘冠’這個漢字從甲骨文到現(xiàn)代漢字的演變過程,真有趣!”
漢字了不起,感悟錦繡文明
越了解甲骨文,大家越對文字承載的中華文明肅然起敬、心向往之。來自美國的艾倫從小就喜愛中華文化。他說:“甲骨文向世界展示了文字對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國家的重要性。隨著時間推移,漢字不斷演變,但是基本結(jié)構(gòu)沒有變,所以中華文明是一直延續(xù)傳承的。”
美國歷史學教授蓋瑞在學校教授中國歷史課程,已多次到訪過安陽。采風中,他主動擔任起講解員。他說:“要通過雜志、網(wǎng)站、海外社交平臺等讓大眾更容易接觸到甲骨文,讓大家深入感悟中華文化,促進文明之間的交流。”
雙語圖片新聞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童林 張蕊/文
2023年12月28日至29日,“愛河南·中原行——外國友人豫見了不起的甲骨文”活動舉行,來自美國、波蘭、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喀麥隆、新西蘭等國的近20名外國友人齊聚安陽,邂逅甲骨文的前世今生,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From December 28 to 29,2023,“A Tour to CentralPlains-International Youth Explore Extraordinary OracleBone Inscriptions in Henan”was held in Anyang City,Central China“s Henan Province.About 20 friends from the United States,Poland,Malaysia,Pakistan,Cameroon,New Zealand,and other countries gathered atAnyang to appreciate the history of oracle boneinscriptions and enjoy the profundity ofChinese culture.
“愛河南·中原行——外國友人豫見了不起的甲骨文”活動舉行
奔赴一“字”之約 品讀何以中國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沈劍奇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童林
當外國人遇上甲骨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年終歲尾,一群外國友人來到古都安陽,奔赴一“字”之約,品讀何以中國。2023年12月28日至29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指導,河南國際傳播中心、安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愛河南·中原行——外國友人豫見了不起的甲骨文”活動舉行,來自美國、波蘭、馬來西亞等國的近20名外國友人齊聚安陽,邂逅甲骨文的前世今生。
千年而不衰聆聽歷史回響
歲暮天寒,余雪未消,安陽殷墟銀裝素裹,仿佛將時光拉回3000多年前。外國友人們沿著道路前行,腳踩冰碴發(fā)出吱吱的響聲,好像開啟一場與殷商先民的對話。120多年前,沉睡多年的甲骨文開始走進人們視野,將中國信史向前推進了約1000年,震驚世界。
馬來西亞留學生林素慧是一名華人,從小說漢語、寫漢字。她說:“我曾在歷史課本中對甲骨文有所了解,而殷墟為我們還原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令人驚嘆。”
喀麥隆小伙兒托馬斯既是一名留學生,也是一名擁有20萬粉絲的自媒體博主。他將自己在殷墟的所見所聞拍成短視頻,分享到社交平臺,收獲許多粉絲。“當你了解甲骨文的故事后,你一定會愛上漢字。”他用一口流利的漢語說。
甲骨新體驗見證煥活新生
在中國文字博物館甲骨學堂,外國友人體驗了甲骨文的不同“打開方式”。在這里,大家參與甲骨文識讀互動游戲,將復制的甲骨碎片拼合成一片完整的甲骨,臨摹甲骨文寫下“家和萬事興”“新年好”等祝福語,學做甲骨文廣播體操……
“這一切都太有趣了!甲骨文體操有助于健康,在練習過程中所做的動作與甲骨文的字形非常相似,很神奇。”來自波蘭的娜塔莉亞興奮地說。
在安陽師范學院的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外國友人對話科研人員,了解“殷契文淵”甲骨文數(shù)據(jù)平臺,對技術賦能甲骨文傳承創(chuàng)新連連贊嘆。看到走廊墻壁上的巨大甲骨文字,來自美國的弗蘭克拿出手機掃描旁邊的二維碼,驚喜地說:“看,3D技術人員在向我們展示‘冠’這個漢字從甲骨文到現(xiàn)代漢字的演變過程,真有趣!”
漢字了不起感悟錦繡文明
越了解甲骨文,大家越對文字承載的中華文明肅然起敬、心向往之。來自美國的艾倫從小就喜愛中華文化。他說:“甲骨文向世界展示了文字對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國家的重要性。隨著時間推移,漢字不斷演變,但是基本結(jié)構(gòu)沒有變,所以中華文明是一直延續(xù)傳承的。”
美國歷史學教授蓋瑞在學校教授中國歷史課程,已多次到訪過安陽。采風中,他主動擔任起講解員。他說:“要通過雜志、網(wǎng)站、海外社交平臺等讓大眾更容易接觸到甲骨文,讓大家深入感悟中華文化,促進文明之間的交流。”
漫畫甲骨:商人是如何占卜的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wǎng)應有權益,否則,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他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wǎng)站、團體從本網(wǎng)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chǎn)權的作品,請與我們?nèi)〉寐?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