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癥是一種病得治!不能與靦腆內向混為一談
摘要:社交恐懼癥是一種病得治!不能與靦腆內向混為一談 陳曉麗 “我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我有社交恐懼癥!”生活中很多人把這句話當作口頭禪,但在心理咨詢醫(yī)生看來,這
社交恐懼癥是一種病得治!不能與靦腆內向混為一談
陳曉麗
“我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我有社交恐懼癥!”生活中很多人把這句話當作口頭禪,但在心理咨詢醫(yī)生看來,這只是他們給自己扣上的帽子而已。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有些緊張和焦慮是正常的,而社交恐懼癥則是一種疾病,會導致部分社會功能喪失,甚至可能導致網癮、酒癮,甚至毒癮等后果。
不敢接電話,也不想讓別人看見自己
“為了少看見人,我深度近視,但平時基本都不戴眼鏡”,今年25歲的小吳已經受社交恐懼癥困擾多年,“前一陣我鼓足勇氣去商店買東西,店員跟我說話我太緊張了沒聽清,走出店以后才發(fā)現(xiàn)算錯了價格,多收了我?guī)资畨K錢,但是我猶豫了很久都不敢走回去跟她說,后來我自己哭了一頓,不是心疼錢,而是對自己絕望了。”
“手機通話功能對我來說就是擺設,幾乎從來都不敢接電話,接陌生人的電話都讓我覺得痛苦”,小吳表示,無比感激網購的出現(xiàn),但是還是不敢接快遞的電話,“以前在學校的時候快遞都是發(fā)短信讓取件,我心里就特別高興。”
這些年來,小吳一直都保持著披肩長發(fā)的發(fā)型,“這樣我在外面的時候,頭發(fā)可以遮蓋著一部分臉,不然如果別人能完全看清我,我會感覺無地自容。”小吳坦言,其實也知道別人不是故意看向自己,但是對于自己落在別人視線里感覺都忍受不了。
正因如此,親戚都認為小吳很“孤僻”。“我也做過很多次嘗試,強迫自己加入社交圈子什么的,但是最后都成為點綴別人照片的背景。我很痛苦,但是我也不愿意跳出這個讓我痛苦的舒適圈。”小吳說道。
父母要求過高或過于保護都會增加患病風險
“社交恐懼癥是恐懼癥的一種,”濟南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心理科主任朱君表示,這種恐懼主要是指在面對正常的社交場合,患者會表現(xiàn)出與周圍環(huán)境、事物不相符合的恐懼、焦慮情緒。“其實就是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xiàn),同時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慌、胸悶、頭暈、出汗,嚴重者甚至無法控制大小便。”
根據(jù)美國流行病學調查數(shù)據(jù),美國社交恐懼癥的患病率為13%左右,目前我國國內還沒有類似調查數(shù)據(jù)。朱君表示,社交恐懼癥的起因復雜,往往是多因素發(fā)展的共同結果。從大腦生化的角度,有學者認為社交恐懼癥可能是這部分人群的大腦部分皮層、海馬體發(fā)育不夠完善所致。
從心理角度分析,通常認為社交恐懼癥患者嚴重缺乏自信,對自身要求很高,但是卻達不到自己的心理預期。“這和成長經歷有關,有些父母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無論孩子做到什么程度,給出的都是負性評價,沒有表揚的時候,讓孩子心理嚴重受挫。”朱君說道,“另一個極端就是父母對孩子過于保護,為了不讓孩子受到傷害,替孩子包辦所有事情,導致他們缺乏鍛煉。”
此外,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患有社交恐懼癥,或者幼年曾遭遇家庭暴力、父母離異等事件,也會增加孩子社交恐懼的風險。
社交恐懼癥與靦腆內向不能混為一談
社交恐懼癥往往導致社會功能部分受損,甚至喪失。朱君在門診中發(fā)現(xiàn),其實很多輟學、有網癮或酒癮等物質依賴的人群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懼癥。
“很多人把社交恐懼癥與靦腆內向混為一談”,朱君解釋道,“靦腆內向只是一種性格,雖然在社交方面可能缺乏優(yōu)勢,但不會因此出現(xiàn)心慌、焦慮等過度反應。”值得注意的是,內向靦腆和外向活潑并沒有優(yōu)劣之分,兩種性格在工作生活中各有優(yōu)缺點。
“我特別討厭和陌生人說話,能打電話解決的問題絕對不會約見面,能微信或短信留言的時候絕對不會打電話,只想和熟悉的人交流,我一直懷疑自己有社交恐懼癥。”對此,朱君解釋道,單純從這種行為和心理上來看,并不算社交恐懼癥,關健還要看這樣做的原因。“有人是為了節(jié)省時間,有人則是回避型性格的體現(xiàn),如果是后者,則需要調整一下心態(tài)。”朱君表示,現(xiàn)代社會中工作和生活壓力較大,很多人喜歡“能省事兒則省事兒”,不能將其定義為社交恐懼癥。
由于社交恐懼癥患者內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恐懼并不合理,但是又無法克服,內心往往很痛苦。據(jù)介紹,社交恐懼癥治療的辦法可分為心理輔導、藥物治療(主要用于抗焦慮和抗抑郁)和認知行為治療(包括暴露療法、社交技能訓練等)。然而遺憾的是,目前社交恐懼癥的就診率不高,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大家對其認知程度不夠,不認為這是需要解決的心理問題。
朱君表示,社交恐懼癥人群需要增加自信,因此我們應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持,并且欣賞他們的優(yōu)點。而對他們自身來說,最重要的是學會自我接納,允許自己在社交活動中犯錯,不要害怕做出不恰當?shù)男袨椤?ldquo;克服社交恐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的,需要長期的鍛煉過程,要堅持。”朱君說道。
□頭條鏈接
有無社交恐懼癥,快來測一下
以下是具有臨床意義的社交焦慮癥診斷標準(DSM-5),大家可以對照自測。
A. 在一種或多種社交情境下都感到顯著的恐懼或焦慮。社交情境例如:與人互動(談話,見一些不熟悉的人等),被觀察、被注視(吃飯或者喝水等),在其他人面前表現(xiàn)(如發(fā)言等)
B. 擔心自己的表現(xiàn)(或者讓別人看出自己的焦慮)會被負面地評估(例如會讓自己尷尬、導致別人拒絕自己等)
C. 幾乎所有的社交情境都會喚起這樣的焦慮或恐懼
D. 由于極度的害怕或焦慮,患者會主動回避社交情境
E. 這種害怕或焦慮是不合理的,相應的情境本不應該激發(fā)這樣的恐懼(意思是說,假如一個在戰(zhàn)場上,情境本來就可怕,那就不符合這條標準)
F. 這種恐懼、焦慮、回避通常會持續(xù)半年以上的時間
G. 這種恐懼、焦慮、回避給患者帶來了不可忍受的痛苦,或者給ta實際的社會生活功能造成了顯著的影響(例如無法好好上班、工作、交朋友)
如果你覺得自己符合以上全部,建議你考慮接受專業(yè)幫助。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齊魯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