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償做家務,應該嗎?
摘要:孩子有償做家務,應該嗎?老師:幫忙做家務是義務,給錢獎勵不合適□周刊記者 肖婷婷時下,不少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做家務,采取“以錢換做家務”的方法,將每項家
孩子有償做家務,應該嗎?
老師:幫忙做家務是義務,給錢獎勵不合適
□周刊記者 肖婷婷
時下,不少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做家務,采取“以錢換做家務”的方法,將每項家務活兒都明碼標價,然后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報酬。有家長擔憂,這種方法會讓孩子養(yǎng)成“不給錢不做家務”的不良習慣,不利于孩子成長。那么,到底該不該為孩子做家務付“工錢”?
不給錢孩子不干活
市民王浩林告訴記者,他的兒子濤濤今年上小學3年級。為了鼓勵孩子幫忙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意識和生活自理能力,兒子做家務他為其發(fā)“工資”。
“幫爸爸掃掃地,一會兒家里要來客人。”“如果你能給我5元錢,我就考慮考慮。”王浩林說,兒子的話讓他挑不出毛病,這么小的孩子竟能說出這樣的話讓他有些驚喜,于是毫不猶豫地給了兒子5元錢。“5元錢事件”后,兒子變得唯“錢”是從,不管讓他做什么都得給錢,沒錢免談。
擦桌子1元錢、掃地1.5元錢、包月倒垃圾20元錢……王浩林專門制訂了一份“價目表”,兒子每次做家務后,他都會在本子上記下,待周六統一結賬。
“看著孩子變成這樣,這兩天我一直在想,用付錢的方式引導孩子做家務的做法會不會適得其反?”王浩林說。
給報酬的“招兒”少用為妙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不少家長都采取過發(fā)“工資”的形式鼓勵孩子做家務,但多數半途而廢,其中的原因有多方面。
有的是孩子嫌付出的勞動多,得到的錢少,不愿干;有的是孩子不缺零花錢,勞動熱情不高;有的是家長“拖后腿”,看孩子學習忙,自己先放棄了。
市區(qū)某小學的語文老師黃秋莎表示,用給報酬或者物資獎勵的方式教育孩子熱愛勞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自食其力的意識,但容易讓孩子走入誤區(qū),會讓孩子養(yǎng)成不為親人、身邊的人著想的不良習慣。
“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有一些義務勞動是沒有報酬的。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員,家里的清潔衛(wèi)生,不僅需要爸爸媽媽打掃,孩子也應該動手。因此,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是應該的。”黃秋莎說。
少批評多表揚
讓孩子愛上做家務
黃秋莎說,其實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肯定和表揚。所以,家長應及時肯定孩子的勞動成果,保護孩子的勞動積極性。如果孩子做的事不能盡善盡美,甚至好心辦壞了事,家長千萬不要嘲笑或批評指責,而應在表揚孩子優(yōu)點的同時提出改進的要求。
“如果你的孩子幫你做了家務,你最好的獎勵就是夸他。‘今天你把地掃得很干凈,就是忘了掃角落,明天你肯定會把地掃得更干凈’‘兒子真棒,桌子擦得比媽媽擦得還干凈’。類似以上這些簡單的話語就可以讓孩子得到很大的滿足。除了口頭表揚外,家長還可適當地給予孩子物資獎勵,如一個孩子喜歡的玩具,一本好看的書,都能讓孩子體會到勞動帶來的快樂。”黃秋莎說。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