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國與平輿古縣
摘要:□ 趙新春 從2000年起,在文物市場上,一批新出土的秦漢汝南郡縣封泥引起了學術界的注意。這批文物不僅為漢代汝南郡所屬各縣和所封侯國提供了文物實證,也
□ 趙新春
從2000年起,在文物市場上,一批新出土的秦漢汝南郡縣封泥引起了學術界的注意。這批文物不僅為漢代汝南郡所屬各縣和所封侯國提供了文物實證,也讓這些文物出土地——平輿縣射橋鎮(zhèn)古城村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引發(fā)了人們對古城村歷史的濃厚興趣。
古城村在平輿縣北,距縣城20多公里,位于射橋鎮(zhèn)西,南
許慎《說文》中平輿“有摯亭”,即《周語》所說的“摯疇之國由大任”的摯國。據(jù)此,有人認為平輿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摯國是任姓之國,其祖先是黃帝苗裔,在夏禹時任車正的奚仲,被封于薛。商朝時,他的后人孫成遷國到了平輿,改國號為摯。商朝末年,季歷娶摯侯女大任,生周文王,因此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后,又將復封摯國封到其祖籍地薛,是為薛侯。
歷史上的沈國有兩個。一個是贏姓之沈,是顓頊帝給少曍金天氏后裔臺駘的封國。臺駘是顓頊的水官,因為疏通汾、洮二水有功﹐被封到山西汾河流域,后世尊其為汾水之神。他去世后,顓頊又封沈、姒、蓐、黃4個小國為他守祀。此沈即贏姓沈國,在西周時被周成王弟弟虞叔封立的晉國兼并。另一個是姬姓之沈,就是最后落腳到古城村的沈子國,源自周文王第10個兒子季載的封國——聃國(有史料也稱邥、耽國)。有學者認為聃、沈、邥、耽在古漢語中通用,平輿沈國就是聃國,著名學者譚其驤在其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就將聃標注在了古城村平輿故城?!镀捷浛h志》記載,古城村沈子國遺址考古發(fā)現(xiàn)有西周文物,也一定程度上為聃國或是沈國物證,說明西周時期沈國就已經(jīng)在此建國。
周文王的其他嫡系諸子封爵都在侯爵以上,而從《春秋》和《史記》記載來看,平輿古城村
西周時沈國就已不好,在周王室自顧不暇的東周更是悲催。雖然貴為周朝王室姬姓宗親,但由于國小勢弱,列強環(huán)視,只能就近依附強大的楚國,萬般無奈品味著“弱國無公義,弱國無外交”的痛苦。一方面沈子國背依楚國,時常被中原諸國以此為借口欺負和討伐,另一方面作為楚國的小弟,要經(jīng)常隨大哥東征西伐,不僅勞民傷財,國力日蹙,
公元前624年,晉國人叔孫得臣會同宋人、陳人、衛(wèi)人、鄭人聯(lián)合討伐沈國,沈國“國潰”,國人和奴隸大批逃亡,國勢一蹶不振。公元前583年,晉國頗有點像當年美國侵不聽話的巴拿馬一樣,再次侵沈國,直接抓走了
公元前558年和公元前537年,沈國作為楚國的小弟,兩次隨楚伐吳。公元前519年,沈國再次隨楚國與吳國交戰(zhàn)時,被吳國打敗,
公元前506年,沈國再次被侵。有些意外的是這次侵略者不是晉楚大國,而是同為姬姓之國、同為楚國小弟的蔡國。理由也很簡單,大哥欺負我滅了我國,我不敢拿大哥怎樣,只能拿大哥的小弟出氣。這次蔡國出兵,滅沈,殺沈子嘉,沈國滅亡。
酈道元《水經(jīng)注》說:“沈子國地后(蔡國滅沈之后),楚以為縣。”《大清一統(tǒng)志》有:“戰(zhàn)國時為楚邑。”《史記》記載:“秦始皇二十二年,李信攻楚平輿。明年,王翦擊荊,取陳以南,至平輿。”不同時期的文獻記載說明,古城村平輿古縣在春秋時期已經(jīng)存在,是中國郡縣制萌芽時期設立的為數(shù)不多的古縣之一,是河南乃至全國最早的古縣。
古城村平輿古縣從春秋時設立到高齊時被廢,存在了一千多年,在北魏汝南郡郡治遷入懸瓠城前一直是汝南郡郡治所在地。豐富的人文條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讓兩漢及其以后的平輿縣人才輩出。《后漢書》中單獨立傳的平輿人一共有6位,他們分別是:被《后漢書》稱為“功雖不終,然其信義足以挾持民心。漢世亂而不亡百余年間,數(shù)公之力也”的諍臣陳蕃;向曹操而直言其“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的許劭;人稱“解經(jīng)不窮戴侍中”的戴憑;“少好術數(shù)”,主修鴻郤陂,讓汝南“累歲大稔”的許楊;自嘆“吾豈為名”,絕志世外、專精經(jīng)典,“尤明天文讖緯、風角,修推步之術”的廖扶;“所著易林至今行于世”的方士許曼。此外,在《三國志》立傳的有“雖年逾七十,愛樂人物,誘納后進,清談不倦,丞相諸葛亮皆為之拜”的許靖;《汝南先賢傳》有東漢時曾任郡五官掾,為人托付財產(chǎn)而一分不昧的君子闞敞;《后漢記》中有“以臧否為己任,仕于和安之間”的漢司徒許敬。在這些人中,平輿許氏格外顯眼。由于這支許氏家族人才輩出,多人出去做官,到東漢末年,汝南郡平輿許氏又分衍出太原、陽羨、豫章、句容支系,后來都形成當?shù)氐耐澹渤蔀樵S姓的著名郡望。有意思的是,平輿許氏大多又以善于相人和術數(shù)見長,并且頗有些家學傳承的味道,像許楊、許曼和《搜神記》的不少許姓人都善方術。
2013年,駐馬店市區(qū)西石龍山上發(fā)現(xiàn)東漢張汜祈雨石刻,讓人們對古人祈雨多了些認識。而在平輿古縣的歷史上也有一位因祈雨而出名縣令——張熹。張熹字季智,東漢臨武人。東漢靈帝年間任平輿縣令,因為天久旱不雨,旱情嚴重,張熹便親身祈雨,但“未獲嘉應”,于是積柴自焚。主簿侯崇,小史張化,從熹焚焉?;鸺攘牵祆`感應,即澍雨。酈道元著《水經(jīng)注》時,古城村平輿故城“城南里馀有神廟,世謂之張明府祠,水旱之不節(jié),則禱之。廟前有《圭碑》,文字紊碎,不可復尋?!侗穫?cè)有小石函。”大部分遺跡尚在。1958年,古城村仍然有張熹焚身臺和紀念張熹的令公廟,每年人們還在這里舉辦廟會,祈求風調(diào)雨順。
晉朝是中國繼秦漢之后,又一個大一統(tǒng)的王朝,也是個短命的王朝。永嘉之后士族南遷,中州之土悉為戰(zhàn)場。有錢的士族大多逃亡,而留在原地的居民則往往成為征戰(zhàn)各方挾裹、屠殺的對象,致使良田荒蕪、人口銳減。《魏書》就有原為宋司州刺史汝南人常珍奇“擄掠上蔡、安城、平輿三縣居民”的記載。到北齊時期,曾經(jīng)是汝南郡治的平輿縣已經(jīng)因為人口太少,荒無人煙,不得不被裁并,古城村平輿古縣走入歷史?!端?jīng)注》作者酈道元生活于北魏時期,在其著作稱古城村為平輿縣故城,或許那時起,平輿已成為一座空城。
《江南通志·潁州府·古跡》有:“平輿故城在府(潁州府)治南一百里,北枕谷河,土城尚完,俗稱為遠城。……此蓋梁魏時僑置諸郡縣遺址。”由這段文字,結(jié)合《元和郡縣志》、《太平寰宇記》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從沈子國到元朝平輿并入汝陽縣(今汝南縣),除了古城村平輿古縣故城遺址和梁魏時僑置潁州府的平輿故城,還有隋朝大業(yè)二年割新蔡重置,位于“今蔡之汝陽東汝水南”《元和郡縣志》(今新蔡縣西九十里)《太平寰宇記》的隋平輿故城;唐朝天授二年重置,汝水在縣南四十二里的平輿故城,也就是1951年重置平輿縣的縣治所在地,即今天的古槐鎮(zhèn)。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wǎng))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wǎng)應有權益,否則,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他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wǎng)站、團體從本網(wǎng)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chǎn)權的作品,請與我們?nèi)〉寐?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