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松汝南歷史文化的守望者
摘要:□晚報記者 王瑩 文/圖 劉炳松在練習書法。 劉炳松的書法收錄到《國家名片》郵冊中。在汝南,提起劉炳松,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劉炳松,1953年生,汝南縣人。在大家眼里
□晚報記者 王瑩 文/圖
劉炳松在練習書法。
劉炳松的書法收錄到《國家名片》郵冊中。
在汝南,提起劉炳松,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劉炳松,1953年生,汝南縣人。在大家眼里,書法、詩詞歌賦,他樣樣精通。他性格樂觀豁達、積極向上、勤奮好學,研究天中歷史文化十幾年如一日,筆耕不輟,主編了《汝南文史資料選編》1~3卷,60多萬字;編著、出版了汝南歷史文化研究文集《五大著姓望出汝南》、《明乘大師》;發(fā)表了論文《解讀汝半朝》、《宋蒙滅金之戰(zhàn)》、《教育部長何偉》等30余篇,被人們譽為天中歷史文化的守望者。
對汝南歷史文化情有獨鐘
走進劉炳松的書房,一摞摞整齊的文稿映入記者的眼簾。記者問:“劉老師,您這是在忙什么?”劉炳松告訴記者:“我正在寫《淮西往事》,想把唐朝在汝南設置‘淮西節(jié)度使’那段歷史整一整,出本集子。”記者問:“劉老師,聽說您的書法寫得很好,您又寫字又寫書,哪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時間呢?”劉炳松告訴記者: “只要你喜歡,只要你愿意干,時間終歸還是有的。”
2002年,劉炳松由汝南縣教育局長調任汝南縣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主任。從此,他開始接觸大量的文史資料。漸漸地,他被厚重的天中歷史文化所吸引。在汝南縣政協(xié)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他開始著手研究、整理、編寫汝南文史資料。
為了能把自己掌握的材料收集成冊,工作之余,劉炳松開始寫作。“有朋友問我,天天哪兒來那么多時間,你不用睡覺嗎?我告訴他們,你喝茶的時候我在寫,你打牌的時候我在寫,你睡覺的時候我在寫,只要你想做,時間總會有的。”劉炳松說,為了擠時間,他把很多資料都堆到床頭,夜里突然想起了什么,就急忙查閱。
“我一開始用手寫,可是,寫完之后改稿很麻煩,要一遍一遍翻看。為了節(jié)省時間,我就讓別人教我打字,我現(xiàn)在除了會打字外還學會了電腦制圖。你看,我所有作品都在電腦里存著呢。”怕記者不信,劉炳松打開電腦,很熟練地向記者展示他的勞動成果。果然,劉炳松的電腦里分門別類地收藏著很多資料??吹贸鰜?,劉炳松對會應用電腦很自豪。
有付出,就會有收獲。他主編《汝南文史資料》1~3卷,他的著作姓氏文化研究專集《五大著姓望出汝南》,汝南歷史文化研究文集《解讀汝半朝》,詩詞作品《西雙版納采風組詩》相繼問世。
2007年,劉炳松退居二線,他把家里一間17平方米的房間騰出來作為工作室,繼續(xù)他的文史研究和寫作。其間他編著文稿20多篇,《汝南金氏在韓國》在《黃河文化》雜志上發(fā)表;《汝南周姓遍天下》在《老人春秋》雜志上發(fā)表;《解讀汝半朝》、《1958年宿鴨湖大移民》、《教育部長何偉》等分別在《天中晚報》、《天中》雜志上連載。
2013年,劉炳松退休了。但他退而不休,利用2年多時間,把唐朝設置淮西節(jié)度使的62年間,汝南所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及相關人物整合在一起,編著成《淮西往事》一書,這是對天中歷史文化研究的一大貢獻。
陪同記者采訪的汝南縣委宣傳部新聞中心主任李勤玲對記者說:“在汝南,沒有劉老師不知道的地方,沒有劉老師不知道的故事,沒有劉老師不知道的傳說。凡有領導或客人來了解汝南歷史文化的,縣里總要請劉老師給人家說道。” 言談之中,可以看出李勤玲對劉炳松很崇拜。
由于劉炳松對天中歷史文化研究的重大貢獻,他被駐馬店市政協(xié)文史委聘為“文史研究員”,被駐馬店市炎黃文化研究會吸納為常務理事。如今,他被汝南縣炎黃文化研究會聘為主編,負責編輯《天中炎黃文化》雜志。
對書法藝術執(zhí)著追求
記者問:“劉老師,聽說您的書法很有名氣,能不能向我們介紹一下您練習書法的經歷和體會?”劉炳松笑笑說:“名氣說不上,我喜歡書法這門藝術。”劉炳松的書法深受觀眾喜愛,而關于他的書法之路則要從1角錢開始說起。
“我上小學的時候,家里窮,買不起筆。一年秋天放假,我?guī)透改父赊r活,攢了1.36元,買了一支農民牌的鋼筆。那個高興勁兒,別提了,可是沒用幾天丟了,我不敢告訴父母,就花1角錢買兩支毛筆蘸墨寫作業(yè)。這一寫就寫到高中畢業(yè)。”劉炳松告訴記者,“用毛筆寫作業(yè)很慢,我很用心,我的作業(yè)本上經常被老師批 ‘甲上’。只是,那個時候,還不了解書法,就是單單喜歡寫字。”
參加工作后,劉炳松依然沒有丟掉用毛筆寫字的習慣,而且漸漸喜歡上了書法。嫌宣紙和墨水貴,他就拿筆蘸著水在廢報紙、果品盒上練習,家里的門窗、桌子、墻壁也被他有效利用……每天不練個兩三個小時,不肯罷休。
雖然劉炳松練字刻苦,但他一直羞于在外人面前“出手”。1997年,劉炳松參加了一個全國性的書法展覽,獲得了很多大書法家的肯定。這對劉炳松來說,是最好的獎勵。劉炳松練得更加勤奮了,他的書法水平向前邁了一大步。
“練習書法的過程帶給我美的享受。”劉炳松說,對書法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使他的書法水平達到很高的層次。
如今,他已是中國國際書畫研究院終身書法家,中國東方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大學書畫院院士,他的書法作品多次在報刊上發(fā)表,并多次獲獎。
他的作品入編《當代中國書畫藝術》、《全國書畫藝術家精品大觀》等多部大型書畫作品集,并被中國書畫藝術家協(xié)會等權威機構授予“人民書畫藝術家”、“少林國際知名藝術家”等稱號。2014年,其作品入選中央電視臺書畫頻道的“迎新春書畫作品展播”。
退休后
對生活充滿信心
“在很多人眼里,退休了,就應該好好享受生活了。你這樣天天忙忙碌碌地工作,不覺得累嗎?”記者問劉炳松。
“不累。人一生干自己想干的事,干自己能干的事,是快樂的,就不會感到累。”劉炳松說。
劉炳松所說的快樂并不是沒有根據(jù)的,作為汝南的文化名人,劉炳松自然也接識了不少文化人。他們經常一起郊游,一起登山、賞美景,一起作詩寫字,不亦樂乎。
他常用一首自己作的詩《中秋詠桂》勉勵自己:“八月桂子開,風飄萬里香。點點沁心脾,滴滴醉人腸。人當桂花品,吾志不能忘。莫悔春光逝,秋也綻芬芳。”
他常說:“年輕時工作忙,沒時間研究點兒東西,年老了,知識面寬了,時間充裕了,可以靜下心來做點學問,寫點作品留給后人。”他非常喜歡劉禹錫的那句 詩“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年輕,一點兒也不像60多歲的人。30歲的心態(tài),40歲的身體,60歲的年齡。如今62歲的劉炳松在朋友眼里精神矍鑠,好像有永遠使不完的勁。
“一笑百媚生,四時火樣紅。月月展英姿,無處不春風。人生當如此,常有好心情。勤勉多思考,快樂享太平。” 這是劉炳松作的《月季頌》。他告訴記者:“人要勤勞,不能懶惰。退休了,有了大把時間,看看電視、喝喝茶,好不好?我覺得那太浪費時間。經常運動,常動腦動手,對身體有好處。”
“等出版了《淮西往事》,我準備把我的攝影、詩歌作品全部收錄在一起,整理成冊。”看得出來,劉炳松還沒有閑下來的打算。
劉炳松用簡單的方式、簡單的話語,道出了一個老年人的歡樂和幸福。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