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22座日光溫棚
摘要: 記者 丁 振頂花帶刺的黃瓜、鮮嫩的油麥菜……12月25日,走進西平縣盆堯鎮(zhèn)于營村一家又一家的日光溫棚,一幅幅美麗迷人的畫卷讓筆者眼花繚亂。于營村村民彭前進高興地告訴筆者,今年在他們村第一書
記者 丁 振
頂花帶刺的黃瓜、鮮嫩的油麥菜……12月25日,走進西平縣盆堯鎮(zhèn)于營村一家又一家的日光溫棚,一幅幅美麗迷人的畫卷讓筆者眼花繚亂。
于營村村民彭前進高興地告訴筆者,今年在他們村第一書記閆國英的幫助和支持下,他建了兩棟高標準冬暖式日光溫棚。這種溫棚一年四季都能生產蔬菜,每個棚每年的收入少說也有4萬元。
長期以來,由于受自然條件和傳統種植方式的影響,于營村的祖祖輩輩基本上是靠天吃飯。如何改變這種局面,讓老百姓富裕起來?作為市委辦公室派駐西平縣盆堯鎮(zhèn)于營村第一書記的閆國英,上任伊始就千方百計尋找群眾致富的突破口。
抓住光照充足、水資源豐富的有利條件,立足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這一主線,閆國英經過深入調查和分析,提出了集中連片建設冬暖式日光溫棚、大力發(fā)展反季節(jié)蔬菜。按照他的規(guī)劃,今年建設22座,明年再建一批,三年計劃建成100座。
一年內新建22座日光溫棚可不是件容易事,錢從哪里來?用地怎么辦?誰先帶頭建?都需要一個一個解決。
閆國英并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嚇倒。為干成這件事,用實際行動贏得群眾的信任,他選擇了義無反顧。炎炎夏日下,他帶領村干部和種植戶到外地參觀學習,堅定群眾種蔬菜致富的信心;會議室里,他滔滔不絕,向單位領導和市直部門匯報建日光溫棚的設想,爭取上級支持;田間地頭,他經常與蔬菜種植戶攀談,宣傳“要發(fā)財、種蔬菜”的道理;群眾家里,他耐心做群眾的思想工作,講農業(yè)發(fā)展的方向,講土地流轉的好處,動員群眾依法、有償、自愿流轉土地。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于營村有9戶群眾組織起來帶頭建設日光溫棚,簽訂了100畝的土地流轉合同,日光溫棚的建設用地落到了實處。同時,經過多方努力,于營村還爭取到了10萬元市財政補貼資金。閆國英會同鎮(zhèn)有關部門向第一批建設日光溫棚的9戶村民每戶發(fā)放了5000元的補助資金。群眾拿到裝著厚厚一疊現金的“紅包”后,高興地說:“還是黨的政策好,駐村任職干部好。”今年6月,于營村干部群眾自發(fā)舉行了“于營村日光溫棚開工儀式”,表達人民群眾發(fā)自內心的自豪和喜悅。
就在一切都開始慢慢走上正軌的時候,老天好像故意考驗閆國英的意志和信念。
今年7月的一個深夜,于營村電閃雷鳴,大雨滂沱。突然,一個蔬菜種植戶打來的電話驚醒了閆國英:“閆書記,咱村正在建設的日光溫棚被雨水淹沒,有2座已經塌陷了……”
放下電話,閆國英開車疾馳到位于村東邊的日光溫棚建設工地。此時,雨還在不停地下著,工地里的積水越來越多。2座已經塌陷的溫棚深深地刺痛著閆國英和每一個在場群眾的心,其他剛剛建好的溫棚被積水浸泡著,隨時都有倒塌的可能。
絕不能讓國家的資金浪費,絕不能讓百姓的致富希望破滅!閆國英迅速叫來村干部,與群眾一起挖溝排水、疏通溝渠,用薄膜擋住大雨對溫棚的猛烈沖刷。經過3個多小時的奮力搶修,積水逐漸消退,溫棚的險情排除了,群眾臉上露出了笑容。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今,22座冬暖式日光溫棚已經全部建成,水、電、路等配套設施也全部完工,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見效的承諾。筆者相信,有閆國英這樣對黨和人民忠心耿耿、公而忘私、一心為民的派駐干部,于營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